《驕傲》是一部關(guān)于工人運動和同性戀的英國電影。故事發(fā)生在1984年,當時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采取強硬手段打壓工人運動。在倫敦舉行的同志驕傲游行中,一群男女同性戀決定為罷工工人籌款。然而,工會拒絕接受他們的捐款,于是他們決定直接走進工人家中幫助他們。這兩個群體之間發(fā)生了意想不到的溫暖接觸,并且在政府的高壓下結(jié)成了聯(lián)盟。這部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展示了80年代工人運動和英國同志史上的重要時刻?!厄湴痢窐s獲多個獎項,并入圍了金球獎最佳喜劇電影提名。
1984年10月,一輛被各種涂鴉抹得花枝招展的黃色小貨車停在了南威爾士小鎮(zhèn)Onllwyn市政集會廳門前。從車上跳下來的男男女女住穿著鮮艷,行為舉止間透著山區(qū)從未見過的雀躍深情。這是一群來自倫敦的同志,他們專程驅(qū)車前來,為彼時正處于長期罷工中的礦工加油助威。不過,這群自稱“同志支持礦工”協(xié)會的志愿者并沒有受到鎮(zhèn)民的待見。80年代保守的社會風氣下,同性戀仍舊被視為一種精神疾病,一種人性的扭曲,即便同志平權(quán)運動已在過去的二十年間在全世界范圍展開,恐同思維仍舊大行其道,同志仍舊是社會的邊緣人,在日常生活中亦飽受歧視,當?shù)弥蝗耗锬锴幌胍獮楣と诉\動搖旗吶喊,保守的英國社會中已是一片嘩然。
1985年6月,一年一度的倫敦同志驕傲大游行如期舉行,當參加者們興致勃勃地扛著標語大旗來到現(xiàn)場,卻被告知今年的游行中不允許出現(xiàn)帶有任何政治因素的口號,在游行隊伍周圍不?;问幍木觳粦押靡獾亟ㄗh道,“雀躍點,這是場派對,別把一切都搞得那么極端”。不過,在這場盛大的游行中,仍舊有超過一萬名示威者走上街頭,規(guī)模大超以往,也從此改變了“驕傲游行”的內(nèi)涵。令人頗感意外的是,走在隊伍最前列的方陣是來自威爾士的煤礦工人公會的代表。
工人階級和同志之間生發(fā)的革命友情,是上世紀80年代英國工人運動中被人遺忘的篇章。80年代初期,新自由主義政府決定關(guān)閉境內(nèi)的二十余處煤礦,使兩萬余名礦工面臨失業(yè)的命運。英國北部和威爾士地區(qū)的礦工工會為表達自己的抗議,于1984年開始,發(fā)動了一系列大規(guī)模的罷工。然而,長期罷工導致工人收入大幅度下降,雄心勃勃的礦工工會經(jīng)濟上捉襟見肘。正在此時,“同志支持礦工”組織向他們伸出了援手。一邊是被撒切爾謀殺在貨幣主義祭壇上的礦工,一邊是在保守的社會中充滿困惑的同性戀者,同為弱勢群體的他們破天荒地達成了政治同盟,在斗爭中相互支持,反對法律和權(quán)威的壓迫。馬修·沃楚斯充滿活力的影片《驕傲》帶領(lǐng)著我們重返現(xiàn)場,以期銘記這段重要的抗爭史。
在《驕傲》之前,《米爾克》已經(jīng)向我們展示了同志作為一種力量如何極盡周旋,在政治的舞臺上發(fā)聲。而《驕傲》中描繪的平凡同性戀者,則屬于更為底層的社會階級。24歲的同志運動積極分子Mark Ashton因有感于弱勢群體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決定在自己所屬的社區(qū)中召集志同道合者為礦工公會捐款。集資不易,讓礦工接受募捐更是困難重重。電影花了不少力氣來描寫兩個截然不同的社會團體相互接受的過程,令人欣慰的是,這段相互培養(yǎng)信任和階級友情的過程在電影中顯得妙趣橫生。社會有其殘酷的一面,《驕傲》卻對殘酷背后的人情味更加執(zhí)著。電影的敘述視角相當平衡,同志群體由一群精力旺盛的年輕人組成,他們具有持久的恒心,對試圖接納他們的一切善舉都抱有感激,Mark Ashton則是他們具有政治訴求的領(lǐng)袖。和大部分同性戀影片不同,《驕傲》并不沉溺于感官世界,鏡頭下的同志也并不是一群奇裝異服偽娘或假小子,在電影中他們嬉笑怒罵,看上去就像一群正在經(jīng)歷叛逆期的大學生,帶有某種心比天高的可愛。
礦工團體則相對復雜,女性普遍比男性更為包容和開放,秘書Sian和Hefina果敢堅定,身處封閉小鎮(zhèn)對同志并不了解,但這并不妨礙她們以空前的熱情和這群遠道而來的支持者成為堅定的盟友。工會決策著Dai和市政廳活動室老板Cliff亦都對同志的幫助懷抱感激,其他原本懷有敵意的成員也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摒棄偏見,修正著自己性別歧視錯誤觀念?!巴柺康哪腥藦牟惶琛保斠晃慌跃用裨诰瓢衫镞@樣向同志團體抱怨時,Jonathan Blake調(diào)高了迪斯科的音量。在人潮中盡情扭動身軀,當歡愉的氣氛到達高潮,市政廳活動室中僅存的敵意也煙消云散,鎮(zhèn)上的年輕男人甚至主動討教起了成為“舞池皇帝”的經(jīng)驗。事實上,這位憑借高超舞姿獲得工人信任的Jonathan Blake是同志歷史中無法繞過的人物, 80年代中期,艾滋病首次進入公眾視野時,他是英國第一位被確診的HIV病毒攜帶者。時至今日,已經(jīng)年過六旬的他還活躍在同志平權(quán)運動的舞臺上。
歷史上,“同志支持礦工”運動并未成功,在經(jīng)年的罷工無果后,礦工們于1985年的冬天逐漸復工。政府獲得了最終的勝利,返回礦井的工人們還是在銅管樂隊的伴奏下舉行了“忠誠游行”,曾經(jīng)幫助過他們的同志群體,也被當?shù)厣鐓^(qū)奉為英雄。就這樣,同志和工人在意想不到的情況下碰撞出火花,弱勢團體你幫我助,相互成全對方的政治訴求?!厄湴痢肥且欢纬錆M激情的歷史回顧, 80年代同志運動活動空間,如倫敦Gay’s the Word書店,Electric Ballroom舞廳,和轟動一時的“Pits and Perverts(礦井與墮落者)”籌款演唱會都在電影中一一展現(xiàn)。威爾士小鎮(zhèn)工人運動轟轟烈烈的氛圍,又讓我們想到早些年社會主義者導演肯·洛奇充滿社會關(guān)懷的影像。當一車又一車的威爾士工人代表相繼趕來,爭相在“驕傲游行”隊伍最前端組成龐大的方陣,我們的情緒也再一次被革命友情的烈火點燃。總有一種追求自由平等的聲音會將僵硬的空氣打破,也總有一種理解值得我們用“萬歲”來致敬。 這篇影評有劇透